终南山观音禅院,“佛缘之路”悟“农禅”

小佛 发布时间:2016/08/04 阅读:4482


看惯了衣服光鲜,手拿先进通讯设备的僧人,再接触到终南山观音禅院果宣法师和她推崇的“农禅”后,忽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观音禅院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好似九瓣莲花的花蕊,绽放在终南山中。

 

第一次走进观音禅院的义团队队员,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人声鼎沸的场景,而是大殿前晒得满园的黄豆、绿豆、黑豆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农作物果实,一派田园之风。我们开始以为走错了地方,或者是当地的农户在这里晾晒的,就没有多留意。


见到果宣法师一问才知道,这些粮食都是寺里僧人自己春种秋收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果宣法师刚从外面回来,风尘仆仆。

  

就在几个小时前,果宣法师在一个讲经堂,为刚参加工作的几百名大学生作了精彩开示。

  

看我们满是惊讶和敬佩的神情,果宣法师给我们上了一课。


果宣法师说,农禅,既是中国古代佛教禅宗寺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禅宗僧侣所必修的一个“觉悟”法门。禅宗僧侣融禅于农、以农悟道的生活习惯和修行方式,促进了农禅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开垦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农禅的最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寺院的农业生产也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农禅并重”的文化传统。因此可以说,农禅文化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宣法师是一位推崇“农禅”生活的高僧。拜访中我们看到,大殿的一边,几台缝纫机正在高速运作,缝制着寺里所需的被单和衣服;大殿外面,十几名僧人及居士正在盛装已经晒干的粮食。“佛缘之路”总策划董老师见状,带领我们参与了久别的生产劳动。董老师还好,拿起簸箕干得不亦乐乎,我可撑不住了,不是累,是高温下作业,爱出汗的我不仅汗流浃背,还浃眼,咸涩的汗水让我睁不开眼,只好退到一边,一边擦汗,一边感叹是不是穿越了,在2016年的寺庙里,还能看到这么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果宣法师当然也不例外,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边,操起簸箕,将粮食中间夹杂的草屑和麸皮簸出去。

 

  

我恍惚回到了小时候,祖母在树荫下簸粮食,我在一边玩石子,几只鸡鸭在旁边悠闲地觅食。


当然,果宣法师的寺庙里也有不少狗、猫和鸡鸭等养在寺东边的溪边。这些都不是宠物,而是平时寺里救助的流浪狗或流浪猫,养好伤后放生用的。

 

建寺安僧,开荒种地之余,果宣法师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收养孤儿和办学。用果宣法师的话说:这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十七年与孤儿同甘共苦,让我从内心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为国分忧,把佛陀悯爱众生的大慈大悲的精神传续下去。什么叫回报与感恩,我从来没有思量过,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该干的事干完。

 

  

眼见天色已晚,在和果宣法师告别前,我们听取了法师的开示:


学佛,就是挑战自我,要想什么是无我,离开了慈悲心是永远也找不到无我,佛的正觉与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都在当下。佛法不离世间觉,二谛融通就是要学用结合,没有真诚的信仰和踏踏实实的体用,是无法了悟佛陀的一切圣教真谛。


而后,果宣法师欣然为“佛缘之路”题字:为和平朝圣,坚持即能成功。

 

  

回来的路上,我们都感叹,能亲近慈悲的果宣法师,亲自聆听法师的教诲,真是无上之胜缘。


关于我们

佛宝国宝

  • 千德抒写

    每一尊佛像都是佛陀示现人间的化身,释迦佛应化事迹图游历期间,拜谒了三百六十五处人间道场,同时也被诸多师父顶礼膜拜着。师父们用挥毫泼墨的方式直抒胸臆,以一千三百余幅赞叹佛陀的字画,礼敬着

  • 通关宝碟

    践行玄奘之路,再创历史经典

佛缘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