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团队到访的所有佛都圣迹中,尼格里哈瓦也是不得不提的地方。这个位于迦毗罗卫城西北八公里处的遗迹,是第二位古佛,拘那含牟尼佛的出生地,也是他悟道的地方,并在这里与他父亲相遇。
拘那含是婆罗门古老的姓氏,意思是:天空放金光。
尼格里哈瓦,不仅是佛教圣地,对全世界考古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古迹。
阿育王执政14年后第一次这里朝圣,立了石柱,用婆米罗文盒巴利语刻上文字,证明尼格里哈瓦是拘那含牟尼佛出生地。考古学家发现:字体与蓝毗尼的阿育王柱字体一样,有可能是同一人雕刻。
阿育王执政20年后,第二次来这里朝圣,把石柱增高一倍。后来,玄奘大师在书中留下这样的记录:这里立着石柱,石柱上有狮子顶冠。如今,石柱只残留下半部分的一小段,上半部分、玄奘大师描述的狮子顶冠已消失不见。
第一个发现石柱的考古学家是Fuhrer,他在1895年发现两截石柱,一截较长,约4、5米,仆地,无柱头,一截较短,斜插土里,地面部分约长1.52米。这两截石柱上各有一组铭文,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一组铭文在较短的一截上,是阿育王时期用婆罗谜字体刻写的4行俗文,大意是:“天爱喜见王在灌顶14年后第二次扩大了迦那迦牟尼佛塔,并于灌顶20年后亲自前来礼拜,并树立此柱。”第一截石柱铭文提到的迦那迦牟尼佛,在汉译佛经又译为拘那含佛,是“过去七佛”之一。《法显传》中提到了拘那含牟尼佛,并指出其出生之地在迦毗罗卫城以西“减一由延”的地方,未提及石柱。《大唐西域记》卷六讲到迦毗罗卫城南行五十余里,再东北行三十余里,“至故大城,中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迦诺迦牟尼佛本生城也。东北不远,有搴堵波,成正觉已度父之处。次北搴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狮子之像,旁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也。”根据上面的文字推断出释迦牟尼的故乡—迦毗罗卫城,就在尼格里哈瓦附近。由此,迦毗罗卫城的遗迹,出现于世人面前。
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为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曾经命人建造了一批石柱树立于次大陆各地,包括今天尼泊尔境内的一些地方。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玄奘见到了16根,其中有3根在今尼泊尔境内。
拘那含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贤劫千佛的第二尊佛,又称作拘那含佛、拘那伽牟尼。音译为金色仙、金儒、金寂。
2017年春节期间,“蓝毗尼之光”中尼圣灯节将在蓝毗尼圣园拉开帷幕。现在离开幕还有16天,您只需要网上报名,就能为父母、亲人及好友供一盏药师健康灯、文殊智慧灯、财神转运灯、弥陀光明灯和幸福吉祥灯,祈求家人平安、岁月静好;祈求亲朋好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更多参与详细信息,敬请关注“蓝毗尼之光”公众号。